日期:2015-10-14 浏览 返回公告列表


 

一、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委。学校将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针对各层次专业技术引进人才提供“X111”模式的支持政策,即:根据各层次人才类型提供额度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年薪、打造1个科研创新平台、组建1支学术创新团队、营造1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二、人才引进相关支持政策  

1.杰出领军人才:具有较强学术领导力,在所从事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备引领相关学科群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能力。杰出领军人才具体包括:海外著名大学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长期专家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 

  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对于学校学科建设急需、紧缺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年龄要求可适度放宽。 

  年薪:提供40-120万元年薪。 

  平台:根据需要提供自然科学类不低于3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不低于100万元的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根据需要提供20-150平方米办公及实验用房; 

  根据需要配置重要实验仪器设备,优先使用现有实验设备

  出国研究、交流访问等诸方面给予特别优惠政策。 

  团队:支持学术团队整体引进; 

    配备学术秘书; 

    赋予团队在人员引进、晋升、分配及评价等方面权力。 

  环境:享受“平安一家”安居绿色通道特惠政策。 

    平稳过渡——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专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安家费用——一次性给予30-50万元安家费; 

    一套住房——提供不低于110平方米住房1套或150-200万元购房补助; 

    家属安置——解决配偶就业及子女入学问题。

 

2.青年领军人才: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所从事领域取得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力居本领域国内外中青年学者前列。青年领军人才以未来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培养目标。 

  年龄不超过40周岁。 

  年薪:提供20-50万元年薪。 

  平台:根据需要提供50-150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根据需要提供20-120平方米办公及实验用房; 

     根据需要配置重要实验仪器设备,优先使用现有实验设备;

     出国研究、交流访问等诸方面给予特别优惠政策。 

  团队:支持组建学术团队; 

     配备学术秘书; 

     赋予团队在人员引进、晋升、分配及评价等方面权力。 

  环境:享受“平安一家”安居绿色通道特惠政策。 

     平稳过渡——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专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安家费用——一次性给予30万元安家费; 

     一套住房——提供不低于80平方米住房1套或100-150万元购房补助; 

     家属安置——协助解决配偶就业及子女入学问题。 

 

  3.青年拔尖人才:具有较强学术竞争力,取得突出研究成果,在所从事学科领域青年人中崭露头角的拔尖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以进入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为培养目标。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年薪:提供15-30万元年薪。 

  平台:根据需要提供30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根据需要提供20-100平方米办公及实验用房; 

     可直接聘为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享受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政策。 

  团队:支持以团队骨干融入学校已有学术团队; 

     支持组建青年学术团队。 

  环境:一次性给予10-20万元安家费; 

     提供周转房或单身宿舍,按学校有关规定提供租房及购房补贴。

  4.优秀青年教师:具有较强学术潜力,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博士学位且拥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两年以上教研经历;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成长为青年拔尖人才的潜力。 

  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 

  工资:提供国家标准工资和校内岗位业绩津贴。 

  平台:根据需要提供5-15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团队:支持融入已有学术团队。 

  环境:提供周转房或单身宿舍,若因房源紧缺不能提供,按学校有关规定提供租房及购房补贴。 

对于特别优秀、学校特别急需的人才,可不受上述引进条件及配套政策的限制,学校将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支持。

 

三、应聘人员提供的材料 

     1.工作简历,并说明本人意愿要求及对应聘岗位的工作设想;

     2.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科研成果、主要论文的佐证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4.本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

 

四、招聘需求 

见附件表格:“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表”

 

【校园招聘会说明】

欢迎各位同学参会!如有求职意向的同学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人才简历邮箱college@job9151.com,注明[姓名]+ [毕业院校]+[毕业专业]+[学历层次] + [应聘学校]+[应聘岗位]一定要注明应聘学校和应聘岗位,以便相关部门初选后通知后续面试工作。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吴 雷 Tel0451-82589527

             高  山  Tel0451-82518061/Fax:0451-82569552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力资处 
 
  邮 编:150001
 E-mail: rencai@hrbeu.edu.cn 

附: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表

 

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表

序号

岗位名称

岗位职责

招聘人数

招聘条件

招聘范围

专业

学历

学位

1

船舶工程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8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2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4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3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8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动力机械及工程、轮机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4

自动化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4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5

水声工程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8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水声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4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7

软件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2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8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4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9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4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10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2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11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4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本学院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12

理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4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本学院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13

外语系教师

教学、科研

1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本学院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14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2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法学、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15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8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

16

体育部教师

教学、科研

1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体育教育训练学

研究生

硕士或博士

17

国防教育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1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国防教育相关专业

研究生

硕士或博士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教学、科研

2

应届毕业生或社会在职人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相关专业

研究生

博士